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基于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的小案管控模式研究

来源: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0 10: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司法水平的逐步提高,整个社会环境日趋和谐稳定,危及人民群众生命与重大财产安全的犯罪逐步减少。然而,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小微案件发案率居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司法水平的逐步提高,整个社会环境日趋和谐稳定,危及人民群众生命与重大财产安全的犯罪逐步减少。然而,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小微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时任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会议与调研考察多个场合指出:“小事连全局,小事连民心,不会办老百姓关心的小事,就不会办大事,要正确处理好‘大案’与‘小案’的关系,‘破案件’与‘防案件’的关系,既要破大案,又要破小案,更要多破案。”[1]由此可以看出小案管控在整个刑事侦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在新形势下,围绕社会总体安全观,探索构建犯罪空间地理技术的小案管控模式,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控制小案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试图分析小案高发的理论根源,借鉴国内外警务大数据的最新理论成果,提出利用Video-GIS(视频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小案犯罪分析与预防的观点,并对小案管控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索与思考。

一、小案管控的现状

目前关于小案的定义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学者将小案的下限界定为治安案件。例如,从刑罚预期性上看,“小案”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等主刑,以及可能独立适用罚金的附加刑,以及可能适用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非刑罚处罚措施的前述刑事案件以及可能被判处罚款和警告的全部治安案件。[2]另一种观点认为,小案是指轻微刑事案件,认为小案的范围基本被圈定在侵财型多发性的轻缓刑事案件上。[3]本文所指的“小案”是相对于社会影响较大的“大案”来说,主要以轻微刑事案件为主,兼有一些治安案件。只要是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小微型案件均在谈论之列。从2017年至2018年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数量来看,侵财类小案仍占主导,该类案件的破案率仍是当前侦查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小案管控是指公安机关从社会治安维护的角度,通过探索小案的发生机理,完善小案防治警务对策体系和小案侦办机制,实现减少小案发案总量的社会治安治理对策。通过分析小案高发的根源以及不利影响,发现小案侦破的难点,进而全面整体把握小案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小案高发的理论依据

1. 实践理论揭示小案作案人易养成作案习惯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揭示了“场域-惯习-资本”三者之间的多重互动关系,虽然布迪厄的理论初衷是用来解释社会行动者的策略选择问题,然而如果将其置于犯罪生涯中加以理解,就能发现小案的频繁发生不仅增加了犯罪空间与犯罪氛围,也强化了犯罪的惯习、犯罪技能。[4]传统的小案,都是由一些惯犯实施,他们甚至以此为职业。他们喜欢习惯性作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作案量逐渐增加,作案手段日益高明,导致恶性循环。“二八”原则揭示,百分之八十的刑事案件由百分之二十的惯犯、累犯实施。由此可见,在常见的一些小案作案人身上往往有实施犯罪的恶习。

现在的涮羊肉受南方火锅的影响,大骨高汤、油辣红汤等风味汤底也开始在京城流行,唯独这蘸料,老北京人绝能妥协分毫。芝麻酱浓醇,韭菜花鲜香,再来点儿咸鲜回甜的腐乳汁儿与葱花香菜,一口糖蒜一口嫩羊肉,酸甜鲜咸呛在口中交错又互不抢味儿,真真儿是妙!

王蒙徽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大力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园博会要办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综合性博览会,并结合世界城市日活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逐步打造成为展示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的综合性国际平台。要充分展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示中国传统和现代的营城理念和智慧,总结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破窗理论,也称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等人提出。[5]受破窗理论的影响,一些常见的小案,例如一些侵财类案件,多是由防范措施不严、被害人防范意识不强等引起的,给犯罪人留下了可乘之机。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犯罪人在重点场所,例如商场、演唱会等人员密集而又防范意识不严的地方下手。犯罪环境学理论就曾提出犯罪地点不是随机的概念,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证明,一小部分的地区发生了大部分案件,城市中5%的区域发生了20%的盗窃案件。这些地区往往都具有防范不严等共性特点。

以“通信网”课程为例,实验课程体系架构如表1所示,该架构中体现了“原理—技术—系统—网络”的内在联系。

3. 侦查效益观反应小案侦查打击力度不足

由图5可知,当弹体质量在小于1 000 kg时,对于典型花岗岩被覆,其打击毁伤范围不超过100 m,该计算结果可为现有防护工程抗超高速动能武器打击的防护效能评估提供指导。

侦查效益是指侦查投入与侦查破案的效益比。由于一些小案破案成本高于破案后挽回的经济损失,这就使得侦查部门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小案侦破。犯罪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专挑一些小微案件入手。即使被抓,后果也不严重,出来以后可以继续实施。这也是为什么小案频发、屡禁不止的原因。正是基于种种考量,总体上来说,公安机关对于小案的侦查打击力度相对较弱,给予小案作案人以可乘之机。

(二)小案的特点

1. 隐蔽性

小案的隐蔽性表现在作案人身份、作案手段、作案场所等方面。首先,作案人的隐蔽性。无论是盗窃或者抢劫,由于作案人具有职业性,往往都会进行一定的化妆实施反侦查。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诈骗人员借助互联网的便利,实施非接触性犯罪,作案人身份更是不易察觉。其次,作案手段的隐蔽性。小案的作案人往往会选择隐蔽的作案手段,例如用镊子进行盗窃、利用假基站群发诈骗信息等。再次,作案场所的隐蔽性。一般作案人会选择相对隐蔽的作案地点实施犯罪行为,例如在商场的帘子附近,借助被害人进出卷帘门时行动迟缓、防范意识较弱的契机实施盗窃。当被害人意识到手机钱包被偷后返回寻找时,作案人已经逃之夭夭。虽然商场不隐蔽,但是卷帘门这个地点隐蔽性强。俗话说,小案关系千万家,小案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但是小案的隐蔽性的特点给侦查工作带来了难题。

2. 团伙性

1. 动态性

渗水管:水源大口井主要作用是过滤黄河汛期浑水中泥沙,并收集上游渗入河床的地下水。井底为开敞式,在黄河滩面3 m以下设6根DN 800无砂混凝土滤水管,沿四周对称布置,滤水管一端穿透井壁,另一端垂直于井壁布置,单根总长15 m。滤水管进水侧管口采用浆砌石封堵。采用大开挖法进行施工后,回填土料均采用5~30 mm砂砾料。

由于小案案值较小,作案人为了保证必要的生活条件,往往不会实施一次就收手。他们或固定在某一地点,例如火车站、商场等,或者流窜在很多城市,经常作案。以某一分局打击的一个团伙为例,犯罪成员从2018年3月到2019年6月,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实施了30余起案件,涉案金额达80余万。可见虽然单一的案件影响小,但是由于具有系列性,最终对社会的危害性是巨大的。传统侦查方式,是对这类系列案件进行经营,收集线索后,集中打击。但是在该类案件未形成一定影响前,公安机关往往没有更多精力投入单个小案的侦办。

二、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下小案管控模式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下小案管控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2. 利用监控式侦查模式,提升侦查效益

1. 小案管控的需要

从2018年《中国犯罪治理蓝皮书》犯罪态势与研究报告中列举的有关小案的犯罪类型变化趋势来看,以盗窃案件为例(图1),盗窃案件一直在我国犯罪案件总量中占比较大,全国公安立案数量中,盗窃案件数量占比一直高于60%。从1995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根据小案发案率高、破案率低、管控难等特点,侦查人员应该转变侦查思路,由侦破为主改为预防为主。构建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小案管控,有利于精准预测,有效预防小案发生。

图1:公安机关盗窃犯罪立案数量变化趋势

2. 警力不足的现实需要

基层警力不足是客观事实,公安机关既要集中警力办大事,又要集中精力办实事。如果再调取大量警力去侦办小案,既不科学,也不现实。为了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构建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精准收集案件线索,精准分析重点时区,精准投放警力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数据时代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预测性,转变侦查战法,从回溯型侦查模式转换为监控式侦查模式,将案件预防作为侦查工作的价值目标。通过构建新型小案管控模式,利用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完成小案的建模。在作案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同时予以预测,再通过统一指挥,在重点地区合理布置警力。这样既能够避免犯罪行为给民众带来损失,又能够改变警力不足的现状,将有限的警力用到能够集中发力的地方,并且有效避免了警力的浪费。

3. 社会稳定的需要

小案高发,小案关系千万家。社会的稳定离不开警察对小案的管控。公安机关既要应对已发案件,还要应对可能要发的小案问题。通过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构建小案管控模式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常态发展是切实必要的。

(二)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下小案管控模式构建的可行性

笔者认为,信息时代的发展为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的构建以及用于指导小案管控提供了可行性。从目前的理论分析来看,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几个特点:

经验定性法是根据区域的地貌特征、气候差异特点、水资源分布状况等客观存在的区域表现,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常用来进行高级分区。本研究在用该方法时,主要考虑上述干旱分区指标体系中的地貌、降雨量和受灾率等3个自然因素,同时兼顾流域内干旱指数的因素,由于海拔较高的山区和丘陵区蓄水能力较弱,降雨量可能不能准确地反映当地的干旱程度,因此在这些地区以受灾率指标为主,降雨量指标为辅,而在海拔较低的丘陵和平原地区则以降雨量因素为主,受灾率指标为辅助指标,最后完成区域的一级干旱分区。

我们使用了定焦镜头配合大光圈(f/1.8和f/2.8),确保前景或背景是模糊的。要想让二者在构图中同时发挥作用,可以采用一反常规的做法,不把焦点对准人物让背景模糊,而是对准背景让人物模糊。

小案的作案形式多样,无论是传统的盗窃、抢劫,还是新兴的微信赌博、电信诈骗等,都表现出团伙性特点。作案人可能纠合同地域、同血缘、同犯罪经历的人,一起进行犯罪。通过分工,案前踩点、实施、销赃,甚至会聚在一起谈论作案方式等。这种团伙作案的特性,极大地增强了小案作案人的抗打击性。除此之外,他们还可能发展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将其作为自己的团伙成员,一起实施犯罪。例如,有相当多的电信诈骗团伙利用未满16周岁甚至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销赃。一旦侦查人员发现并且对其采取强制措施,也很快被取保候审或者释放。这也是现阶段一线工作经常会面临的问题,团伙性作案的特点增加了小案侦办难度。

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就是通过视频监控、GIS定位系统与电子地图相对应,实时反应具体的人员、车辆的变化。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实时的、动态的。

2. 可测性

模式构建所需要的信息都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精准收集。信息技术、犯罪地理学、时间地理学等相关技术理论的发展为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构建小案管控模式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

另外,利用剂量效应也可以间接推测抗原,例如:抗Dib抗体与杂合子反应比纯合子弱,根据反应强度差别可以推测红细胞是否携带Dib抗原。

3. 稳定性

看得出,这句话对乔十二郎的安抚作用十分明显。秦铁崖身材过分高大,十分醒目,加上他长期办案,干的是刀头上舔血的营生,这使他养成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战斗作风,龙骧虎步,目光锐利,因此无论置身何处,威慑力都是强大的。乔十二郎虽说报仇心切,意志坚定,到底是小孩子,况且连连犯案,心底那份恐惧挥之不去。第一眼看到秦铁崖时,其内心忍不住悲鸣:“我命休矣!如何是好?家仇未报,我死不瞑目!”

这里的稳定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基础设施的稳定。一般摄像机安装以及地理信息的实地测绘,只要阶段性进行一次。如果摄像机设备没有损坏、摄像机技术没有更新、地理信息没有重大变化等,相关部门在较长时间内不需要再对基础设施进行资金投入。二是小案案件模型具有稳定性,根据实践理论、破窗理论分析,不难发现,小案不同于大案,一般小案的作案人具有稳定的作案习惯以及典型的作案特征。正是基于这样的稳定性才使得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下小案管控模式的构建成为可能。

三、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构建小案管控模式的理论框架

(一)价值目标

1. 有效预测犯罪,合理布置警力

与以往历次机构改革不同的是,这次机构改革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调统筹推进党政军群机构改革。既要解决当前最突出矛盾和短板,又要关注基础性和长远性的体制和框架建设。既要深化党政机构改革,又要同步推进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机构改革。既要推动中央层面的改革,又要促进地方和基层的改革。改革力度之大、影响面之广、触及的利益关系之复杂都是少有的,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为的是加强和深化党的领导,保证令行禁止、工作高效,更好地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序协同、监督权力,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

小案侦破不同于大案要案,侦查部门在侦查大要案时往往集中研判,系统打击,而侦查部门在侦办小案时必须考虑侦查成本。笔者认为,公安机关为了精准预测,将GPS与视频监控等警用大数据技术与物理地图相结合形成网络用于小案管控是很有必要的。

监控式侦查模式是指侦查行为与犯罪行为同步开展或超前部署的侦查模式。其相对于传统的案件发生后侦查行为才能介入的回溯性侦查模式。监控式侦查模式可以有效避免犯罪行为给人民带来的人身、财产损失。这种侦查模式能够有效发挥公安机关对于犯罪的监控作用,提升整个侦查活动的效益。通过利用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可以有效地对犯罪活动予以监视,同步控制,从而实现智能分析、实时监测、趋势预测与决策支持,提升侦查效益。

3. 通过快速反应机制,减少民众损失

快速反应机制要求侦查机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物质依托,抓住战机,积极侦查,及时破案并查获犯罪嫌疑人,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准确、及时地查清案件事实,依法对案件做出处理。尤其是在关乎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小案侦办中,及时追赃,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也是侦查破案一个重要目标。利用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就可以在作案人实施犯罪前评估形势;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严密监控;在造成损失前,快速制止;在逃避侦查时,及时追踪。

3. 系列性

(二)技术借鉴和理论构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视频监控越来越普及,无论是大型商场还是一些道路两边,甚至个人家里都安装了各式各样的视频。监控的技术也日新月异,由黑白到红外线,由片段式监控到360°全景监控,由低像素到高清。这种视频监控的普及化与高科技发展,为犯罪监控和预防提供了物质基础。Kyong-Ho Kim提出了Geo Video的概念,即把视频本身作为一个GIS系统,基于视频本身进行地图浏览、查询、编辑、空间分析等地理操作。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作为视频信息与地理信息的集成应用(图2),正是基于视频监控,通过建立空间位置与视频帧像之关联,支持地图与视频内容互操作,在视频分解、图像处理基础上,进行空间测量、目标搜索和综合分析,为小案预防提供了可行思路。

图2:警用地理信息平台构建的技术路线

1. 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

唱片,通常指音乐传播的一种介质,具体形态可以分为、钢丝唱片、胶木唱片、黑胶唱片,以及现如今的CD光盘等。20世纪80年代,随音乐产业的兴起,唱片(磁带)音乐成为音乐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国际唱片业联盟统计数据现实,全球音乐产业在20世纪末达到发展顶峰。然而,20世纪末期,唱片音乐由于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冲击,市场份额逐渐萎缩。加之盗版唱片的猖獗,致使其受到严重打击,并坠入低谷。

基于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的小案预防模式的关键就是对各类小案进行有效的预测、预警和预防。按照“视频测绘——坐标添加——语义生成——矢量处理——逻辑搜索”的流程,建立一个城市不同辖区内的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从而实现基于位置、图像、矢量、属性思维特征的视频大数据高效定位追踪系统。

首先,应该以摄像机为中心建立视频空间坐标系,通过对关键位置的实地测量,获得控制点坐标并对应成像矩阵像素,进行投影变换,实现整个成像区的地理坐标化。当任何动态物体出现在视频监控中时,根据其标注的矩形成像点位置,运用坐标轴标注方式,结合成像点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标注出每帧图像中物体的地理坐标,从而形成动态物体的静态数据,追踪物体的活动轨迹。

2. 破窗理论表明小案作案人多有可乘之机

其次,对城市的多个摄像机进行相同的处理,形成城市摄像机群,将一个摄像机点扩充成摄像机网,从而实现对监测对象的动态把握,精确掌握监控对象的所在位置及活动轨迹。

除此之外,还需要将实际包含经纬度坐标的地理位置信息标注在视频文件中,进行视频+地理一体化管理。这样有利于对视频进行有效管理,避免传统的监控录像只能保持7天的弊端。尤其是在利用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构建小案管控模式时,往往会有大量的模糊数据同步出现,只有加强对这些数据的管理,才能在小案管控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小案的数据建模

这是指对常见的小案犯罪形态识别,基于犯罪历史数据,用预报犯罪的算法提供一种针对某一地理犯罪的犯罪形态预报,通过可视化的地图建立预测犯罪报告,预测出未来可能发生犯罪的概率,进行有效防范和精准预防。

在对常见小案进行建模时,根据小案发生的时间特点、人员特征、地点方位的历史情况进行总结。由于小案作案人受职业习惯影响,往往具有稳定的特征与习惯。除此之外,不同时间点、不同时间段也有可能是某一类案件的高发时期。通过对大量案件进行数据搜集,对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找出数据与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构建一种“P-T-L”模型,即person-time-local,根据作案人特征、作案时间分析、作案地点分析,构建三位一体的分析模型。根据这三种因素,可以较为精准地选取可能有犯罪可行性的行为人,进行重点防控。

同时结合通过Video-GIS数据采集,将重点地区进行标注。及时在可能发生案件的地区以及时间段内,合理布置警力进行预防。改变传统的小案侦办思路,将小案侦破转变为预防为主。

四、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下小案管控模式的发展

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下小案管控模式的关键就是对各种小案的有效预测、预警、预防,以及对犯罪嫌疑人的动态追踪。能有效做到案发前预测,案发后控制,从而整体降低小案发案率。为了有效推行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下小案管控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 加强政策支持

内部动物抑或外部动物:德勒兹与阿甘本论巴特尔比的奇异性 ………………………………… 丁鹏飞(4.79)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公安研究领域越来越多往数据采集、数据研发领域倾斜。但是数据采集、数据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这并不是某一个公安部门可以单独完成的工作。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小案,将小案的影响降到最低,就不得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政策带动警务。

2. 加强人才培养

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下的小案管控模式,既需要精通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人员,也需要精通计算机,熟悉案件建模相关知识的专门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一是可以通过公安院校人才输送。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转变思路,以实际需要为导向,注重理论创新。二是可以将社会上的专门人才吸纳进来。在公安实际工作中,聘请熟悉业务的人员负责专门性工作,配合公安机关完成系统创建和维护。三是加强人才培训。加强对有基础又能力的公安干警的技术培训,使其成长为新时代警务创新的骨干力量。

3. 加强技术研发

当今世界犯罪类型多,打击犯罪刻不容缓。伴随着大数据及移动互联、云计算、GIS、第四范式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公安部门打防管控工作进入全新时代。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将大数据分析工具引入了警察部门,快速提升了侦查办案效力,促使警务资源合理优化。虽然数据管控在西方国家比较严格,隐私权保护也限制了视频监控设备数量的增长,但是一些利用数据融合、碰撞、可视化等方法进行的大数据警用技术创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比我国,虽然中国信息化建设成果卓著,但是信息处理仍然停留在“增删改查”的传统功能。有关智能分析、实时监测、趋势预测与决策支持的警用技术研发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五、探讨与展望

通过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的构建,可以有效完成对犯罪嫌疑人的动态观测、追踪。将犯罪嫌疑人进行数据化,实现个人信息的可视化。充分运用日臻成熟的Video-GIS数据采集系统及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建立相应的犯罪时空分析与预测业务模型,开发专门的大数据分析研判系统,预测警情案件高发区域,科学导引巡防力量。通过数据挖掘和多维度关联分析,精准刻画重点关注对象行踪轨迹,有利于提升公安机关在当前动态社会环境下“打防管控”效率,全面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

水利工程建设属于一项系统化工程,涉及水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工程力学以及管理学等专业学科,作业复杂,需要各个专业间相互配合和协作,否则很容易出现水利工程建设漏洞。对此,要综合调控水利工程建设中涉及的各个专业。

参考文献:

[1]高晨博. 论信息化背景下“小案”管控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2017.

[2]陈文彬. “破小案”刑事政策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

[3]沙永虎.关于提升公安机关小案侦破能力的思考[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2,(1).

[4]毕天云. 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J].学术探索,2004,(1).

[5]李本森. 破窗理论与美国的犯罪控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0,(5).

Study on Unserious Cas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ode Based on Video- GIS Data Collection System

Liu Xuejing
(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Liaoning 110035, China)

Abstract: The unserious Cas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ode refers to the method of managing and controlling those minor criminal cases and some public-order-related cases which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ra and the change of the criminal situation, serious cases have been effectively curbed. However, the clearance rate of unserious cases is low because they may not catch the police’s attention s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ose cases is ineffective, which has always been a puzzle for firstline police organs. Police organs should analyze the rules of those cases. Aided by new policing technology, that is, video-GIS data collection system, based on data of unserious cases collected in high-crime areas, police should manage and control key areas and key guys, and change the post-case combat into pre-case prediction and synchronous monitor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polic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Video- GIS Data Collection System; Unserious Cas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olice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039(2020)02-0053-(08)

DOI:10.13643/j.cnki.issn2096-7039.2020.02.006

收稿日期:2019-12-24

责任编辑:何银松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小案侦办中的侦查效益研究”(项目编号:2018YCYB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雪静(1993-),女,河南商丘人,中国刑警学院2018级公安学专业研究生。

文章来源:《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网址: http://www.shgagdzkxxxb.cn/qikandaodu/2020/0520/333.html



上一篇:复议机关作被告制度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长三角区域公路省际卡口查控一体化建设研究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投稿 |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版面费 |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