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夏振亚现象初探

来源: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8 06: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陆寿钧电影剧作家 中央电视台曾为原上海科教片厂的著名编导夏振亚拍过一部专题片,名为“中国影坛奇才——夏振亚”。我与振亚都毕业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上海电影专科学校,他比

陆寿钧电影剧作家

中央电视台曾为原上海科教片厂的著名编导夏振亚拍过一部专题片,名为“中国影坛奇才——夏振亚”。我与振亚都毕业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上海电影专科学校,他比我高一届,学摄影,我学美术。我们都是平民子弟,无任何社会背景和专长,侥幸考进了这所电影学府后,在专业学习中,都未能被老师看重,所以毕业后,他未能进入故事片厂当摄影师。我虽进入了故事片厂,但只能到摄影棚去绘景,成不了美术设计师。由于我们都喜欢文学,通过各自的努力,他成了科教片厂的编导,我成了故事片厂的编剧,其中之曲折和艰辛当然是难以言尽的。为此,我们虽在两个不同片种的电影厂内工作,难有“交叉”的机会,但常会惺惺相惜。只是大家都在各忙各的,无机会畅谈、深谈而已。对于“奇才”之说,我常会报之一笑,怕遇到“骗子”。

我在影视剧本的创作之余,常为影视界的师朋们写点文章,因为他们都在我前行的道路上曾对我有所影响和帮助,我该向世人颂扬他们的为人为艺。尤其是在2013年我71岁突患心梗差点去见阎王后,身体状况已不再适宜搞影视剧本的创作了,此项写作就成了我的重点,我所一直心仪着的老同学夏振亚,当然也一直在我的关注范围之内,因为他从未以“奇才”自居过,仍与昔日的老同学们打得火热。

振亚成名之后,媒体对他的宣传不绝,关于他的研讨会也开过好几次。就从《夏振亚之路》一书中的“作者简介”来看,那也是理所当然的:“夏振亚编导的科教片、纪录片和其他短片,在国内外屡屡获得大奖、金质奖。其中,曾先后8次荣获国际科教电影节奖、1次获国际大奖、2次获国际金质奖、11次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和其他国家级奖、4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奖、荣获第11届‘金鸡奖’和上海首届‘大众科学奖’。在文学创作和书画艺术方面也颇有建树。他是一位集电影、文学、书画于一身的‘三栖艺术家’。”这位国家一级导演,“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世界杰出人物勋章’获得者”,“他的艺术成就被收入《新闻人物年鉴》、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大辞典》《世界人物年鉴》和《世界名人录》。1993年,赴美国出席第20届‘世界名人’大会、并获得100年只评一次的20世纪杰出成就奖殊荣”。1998年5月18日新华社《每日电讯》在“文化大师素描”的栏目中,他与巴金、贺绿汀、王元化、谢晋、杜宣一起,作为上海的六位文化大师被推介。这年,振亚虽已60岁,但与其他五位大师相比,他整整晚了一辈,在常人的眼中,他似乎还不能与他们同日而语,我也为他捏了一把汗: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但从那时被权威机构冠以“文化大师”至今的二十余年来,他至少未昙花一现,而仍然火红不减当年吧!我总觉得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不是去注重“奇才”的灵异,该去关注他实践的经历。

电影本行

我不想再去重复别人的诠释和罗列,只想说一点我个人的感受。我在上海电影局工作过一段时间,我十分清楚,科教片厂虽小,但与我们故事片厂一样:名人林立,等级森严。新入行的人谁要破土而出都极不容易,振亚却凭借他在文学上的功底,拍出了与他人不一样的科教片:他既能从科教片的本体出发,尊重其自身的创作规律,继承其优良传统,把科教片拍得引人入胜,而不是引人入睡,普及科学知识胜人一筹,又不露声色地让人感受到了其内在的文学性和哲理性。他能让观众爱看,除了获得科学知识之外,又有人文的感受。他能让有关科学家们拍案叫绝,都与他成了知心的终身朋友。他能让文学家和社科专家们由衷地表示,他拍的科教片还可得文学奖和哲学奖。他理所当然地也得到了国内同行们的认同和信服,连故事片的著名编导桑弧都说:“我看了振亚同志编导的科教影片,总觉得是一次科学与美学的享受。取材好,立意新,手法巧,匠心独运,博大精深,富有艺术魅力。”他那些《冠心病》《胆结石的奥秘》《抗衰老》《叶子》《摇篮——人造卵与赤峰眼》《花》等代表作,能多次在国际科教电影节上获大奖,为国争了光,实非偶然!

我认为,他能攀上科教片“高峰”的阶梯,除了他所积累的文学修养之外,还有他的艺术认知度。他始终认为,各门类的艺术,都应相互借鉴,经过“杂交”后才会出新。他始终认为,各门类的艺术,不同的是所使用的工具,相同的该是都应怀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激情,去体现深远的意境和博大的胸怀。

文章来源:《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网址: http://www.shgagdzkxxxb.cn/qikandaodu/2021/0718/783.html



上一篇:小组课在专科学校声乐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下一篇:党建引领下的教育扶贫实践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投稿 |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版面费 |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