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高晓声受难生涯的五个时期(11)

来源: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05: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晓声又说: 我的业绩的确当得起人们的称赞。在那几年里,菌肥战线上主要的产品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推荐给全国农村的新品种,号称5406。我真

高晓声又说:

我的业绩的确当得起人们的称赞。在那几年里,菌肥战线上主要的产品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推荐给全国农村的新品种,号称5406。我真正绞尽脑汁,吃尽苦头,利用令人啼笑皆非的设备,为这一菌株大面积繁殖创造了一套新的生产工艺,上进到一个新的台阶。我不便详述我的一切成就。我知道谦虚是一种美德。我知道替自己脸上涂金犯忌。但为了说明问题又不得不略举一二。读者完全可以把这些成绩归功于领导。没有领导我也的确干不出来。

虽然“我知道谦虚是一种美德”,但“我的业绩的确当得起人们的称赞”,却实在不能说是谦虚的表现。高晓声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例子是,高晓声通过反复试验,测定每一百斤松散的干土,如果要提高一个PH值,只需加入二两石灰粉拌和就可以了。这个发现乍一看不算回事,其实非常有实用价值。制作5406菌肥,每亩需要三百至五百斤泥土做培养基的主要材料,都要调整它的PH值到8,而“没有我的经验,就不知道究竟该加多少石灰粉,往往左调右调,浪费许多时间和人力,用了我的经验,一次就调整正确了”。

另一个是当时菌肥厂必须向农村大量供应堆制菌肥的5406菌种,每一百斤泥土制菌肥就要供应二大瓶(每瓶约一斤)菌种,而起先根本无法做到。后来,高晓声改变了培养基的配方,培养出来的菌种,单位含菌量成百上千倍地提高。另外,菌株的体积是十分微小的,一粒只有芥菜籽般大小,菌量却成万上亿,如果任它成球结块使用,那么,裹在球块内部的菌株就不起作用,起作用的只有表层菌株,绝大部分菌株都浪费掉了。为改变这种状况,高晓声设法把菌种研成粉末。虽然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还做不到让每一株菌种都发挥作用,但每一百斤泥土培养需要的菌种,已经能够十分确定地从原来的二斤降到十克了。这当然是了不起的改进。这样一来,无论需要多少菌种,都能保证供应。而菌肥厂的劳动强度也大幅度降低,工时大量节省。也就有了充分的时间去发展食用菌生产,以弥补菌肥厂因无偿或低价供应5406菌种造成的亏损。

这两个例子,都是以微小的改进产生了神奇效果,一如先前发现问题出现在“井水”上一般。高晓声说:“说起来我的改进很简单,但效果很神,听起来非常非常荒唐,其实非常非常辉煌。”[54]似乎可以说,高晓声创造的辉煌业绩,并非是别人“做”不到的,而是别人“想”不到的。能够在别人忽视的地方发现问题,的确是高晓声的过人之处。在那个年代,受穷的人很多,但能够想到把房顶的木材换成水泥制品,再把换下来的木材打成家具出售,恐怕只有高晓声了。这与在菌肥生产中的成就一样,体现的都是一种高晓声式的智慧。

高晓声的回忆让我们想到的是,在1972年以后的那些年里,经济上高晓声一直窘迫着,但政治上算是生活在一种顺境里。在那个年代,工厂效益再好,也与个人的经济收入不挂钩,所以高晓声仍然是拿着那份四十四元五角的工资。但既然在菌肥生产上创造了令省委机关报表扬的辉煌,既然已经“当当响”,政治上应该不会再受到严酷的歧视、迫害了。

虽然在菌肥厂上班,但高晓声的身份仍是三河口中学的教师。高明声说,1973至1974年,高晓声在忙于菌肥厂工作的同时,还在学校教了二年高中农知课[55]。所谓“农知课”,就是农业知识课吧。

高晓声又一次拿起小说创作的笔,是1978年下半年。石湾在《穷兄弟眼中的高晓声》一文中说,《“漏斗户”主》是高晓声在“四人帮”垮台之后,预感到自己即将重返文坛,最早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高晓声想要写作了却没有稿纸,便到采石厂找友人丁保林要稿纸。丁保林也没有稿纸,便将一叠采石厂开发票用的旧三联单给了高晓声。《“漏斗户”主》便诞生在这三联单上[56]。陈椿年在《忆记高晓声》中说:“1979年,全中国都洋溢着万物复苏、百废待兴、‘待从头收拾旧河山’的中兴气象。虽然还有‘乍暖还寒’的风风雨雨,但大局已定,大势已明,而我们这些幸存者更有一种义无反顾、蓄势待发的迫切心情。方之当时似乎在南京市文学界担任了领导职务,顾尔镡和叶至诚已出任《雨花》的正、副主编,高晓声也已在《钟山》上发表了《“漏斗户”主》,在《雨花》上发表了《李顺大造屋》,他们都已在文学界复出了。”而陈椿年还是西宁某劳改工厂的“就业职工”。1979年陈椿年请了一星期假到南京,见到了高晓声。高晓声陪同陈椿年到了方之住处。方之鼓励陈椿年回到西宁后什么事也别管,好好写东西。陈椿年说:“二十几年不动笔了,这支笔都锈了。”高晓声便说:“怕什么?!我告诉你:去年我写第一篇小说的时候,也是下笔难,很涩,有些字也不记得该怎么写了,旁边得放一本《新华字典》。”陈椿年写道:“他又说,从1978年的秋冬起,他就知道自己早晚将要重返文学岗位了,便称病在家,躲在阁楼上埋头写作,就连吃饭也由老婆孩子给他送上去,一口气写了七八个短篇,如今都已略加修改就寄往北京、上海各地的文学刊物去了。我当时想:这个高晓声,他还是那样有爆发力啊!”[57]

文章来源:《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网址: http://www.shgagdzkxxxb.cn/qikandaodu/2021/0708/770.html



上一篇:闻汛而动他迅速驰援抗洪一线
下一篇:明德中学小白屋的回忆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投稿 |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版面费 |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论文发表 |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